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原來相機不是萬能的

2010 年對我來講真的是很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裡發生了好多的事
其中一項就是買了生平第一台 DSLR

從很早很早以前開始, 我就不喜歡拍照或是被拍
在街上看到拿相機的人也覺得人家是來玩的遊客
閃光燈 (DC 的內閃) 室內或夜晚的情況下幾乎是不拍
幫 朋友拍照時不知道也沒有注意對焦, 構圖, 光線強弱角度, 相中人的表情細節
算得上是另類的三不四沒有...

每次跟女朋友出國 玩的照片都是閉眼睛, 頭髮不整齊, 臉太胖, 人太暗...
幸好還有個相機太老和便宜貨的理由可以推脫責任
幾年下來也想說該是時候好好 學學怎麼用相機, 怎麼拍好照片了


自從借了朋友的 Nikon D40x 接觸了 DSLR 後才發現...
兩三萬塊的 DSLR 拍出來怎麼這麼爛?
當然這是誇張了許多的講法
相信許多朋友也經歷過, 就是期望與現實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雖然說不可能只因拿了 DSLR 就能把 101 大樓拍得跟明信片上一樣漂亮, 這道理大家也明白
但不至於差到這麼多吧...


這是我正式接 觸攝影所學到的第一件事 - 原來相機不是萬能的


每個人在逛街, 在店裡挑選相機的時候總是會抱著夢想或期望
即使你不抱任何期望, 進門後裡面的銷售人員也會幫助你建立一個
他不用說謊, 也不需要誤導
只要給個方向, 通常自己就會把它自動美化到不切實際, 然後掏腰包出來


我對相機抱過最荒唐的期待就是 "所見即所得"

在一個風景區我想要拍出一張和身具其境所看到 (或者應該講感受到) 一樣的照片 - 不! 不可能!
肉眼是無時無刻都在掃描並接收, 感受到的其實是無數個影象合成出來的感覺
和相機的單一張照片本身就天差地遠
接著就算用相機學著肉眼一樣, 一直掃描並拍照, 要怎麼從數萬張照片轉變成肉眼給予的感覺?

第二個常見的例子是陰影加天空, 拍出來不是一個過暗就是一個過曝
我的眼睛透過觀景窗可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到兩者個細節
但相機不行, 不論是數位或者底片, 感光元件有它的工作範圍
加上眼睛在觀景窗看的時候瞳孔或多或少會即時放大縮小

至於高畫數, 想說回去可以放多大看多仔細... 快醒醒吧, 別作夢了!


明白原來相機不是萬能的之後
才發現要拍出一張想沖印出來掛在 牆上的照片真不容易
才開始各方面收集資料充實基本知識
才覺得自己也慢慢抓到一些訣竅
否則現在的我, 應該還跟以前一樣 - 討厭拍照與被拍, 三不四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